一丹獎基金會與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」(經合組織,以下簡稱「OECD」)合作,於 6 月 18 日至 19 日在 OECD 巴黎總部成功舉辦了 2024 一丹獎歐洲會議。會議主題為「在變化中的世界學習:教育實證、創新和創意思維」,匯聚了來自 28 個國家的政策制定者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、世界銀行、史丹福大學、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等機構的教育專家。他們共同探討如何利用教育實證、鼓勵創新精神、培養創意思維,以打造具有韌性、面向未來的教育體系。
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正在改變世界,同時全球也面臨著日益複雜的挑戰,教育體系需要尋求有效的方法,賦予下一代應對變化和挑戰的能力。一丹獎創辦人陳一丹博士在歡迎致辭中指出:創造力、創新精神和實證可以為解決全球挑戰提供方向。他強調:「創新是將創意思維付諸行動的過程,它使想象在實踐中不斷得以改進。教育實證則為這過程提供方向並激發新的思考。」
OECD 教育與技能總監、一丹教育研究獎評審小組主席Andreas Schleicher表示:「創意思維能夠鼓勵學習,深化對知識的理解,有助培養高階思維和情感發展,促進學生身心健康,提升應對挑戰的技能。培養創意思維能夠鼓勵學生大膽創新、積極解決問題、與時並進。」
在會議上,OECD 發布了 2024 年「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(PISA)」第三卷報告的評估結果。這是 PISA 首次對學生的創意思維進行評估,衡量了學生在創意寫作、視覺表達、以科學方法解決問題,及解決人際關係問題這四方面的能力。報告在了解學生的學習方式、制定教育政策,促進國際合作,改善教育成果方面提供了寶貴見解。
一丹獎得獎者也在會議中積極發言。在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批判性思維」環節,2020 年一丹教育研究獎得獎者Carl Wieman教授強調,在 STEM 學習中,創意思維意味著提出實用且獨到的見解和解決方案。優良的 STEM 教學需培養學生運用創意及批判性思維,主導解決問題的過程。教師可通過專題式學習等方式,鼓勵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創新方案,而非追求「標準答案」。2023 年一丹教育研究獎得獎者Michelene Chi教授分享了教師如何通過「ICAP 認知互動理論」框架,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,以深化他們對學習內容的理解。ICAP 為教師提供了開發學生創意和批判性思維的有力工具。
2021 年一丹教育研究獎得獎者Eric Hanushek教授就「推動以數據和實證為本的政策制定」分享了觀點。他認為,教育體系的進步離不開系統化的評估、研究及培訓。要實現這一點,應理解當地教育需求,培養立足本土的教育研究能力,打造當地研究社群,為教育政策制定提供實證依據。
據悉,2024 年一丹獎得獎名單將於9月26日公布。